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与牛津大学新经济思维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开展了“能源创新与系统转型经济学”(Economics of Energy Innovation and System Transition, EEIST)合作研究。日前,已完成相关研究报告《基于多模型分析结果的中国电力部门脱碳研究报告》。

该报告旨在通过多模型比较,研究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电力部门低碳发展路径。

报告首先概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电力部门改革,以及支持碳中和目标的气候与能源政策环境。然后,介绍了针对中国能源与电力部门转型的两种不同但互补的能源经济模型: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开发的REPO模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及剑桥经济计量学会合作开发的E3ME-FTT:Power模型。

接着,研究利用这两种模型揭示了中国电力部门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可能发展趋势。两种模型的结果显示,无论采取何种模拟方法,太阳能和风能未来在中国都将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一转变对于成本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呈现多样性。成本可能会受所采用的价格机制及未来具体电源结构的影响而增加或减少;在高可再生能源情景下,对GDP和投资方面的影响是正面的,但就业方面的影响因行业不同而异。

这些发现对中国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电力部门改革特别是基于市场的定价机制将支持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实现,碳市场将通过有效的碳价在支持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作用,消除阻碍可再生能源快速部署的各种潜在障碍是十分重要的。

(点击图片阅读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