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地方绿色低碳转型,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于3月24日~25日在广州举办“地方碳达峰碳中和:深化与突破”研讨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百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双碳”科学决策支撑体系建设、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转型发展,及地方在迈向“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具体实践等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

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李高司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马爱民副主任,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洪建武处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高级顾问周大地研究员,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治理与碳金融领域首席科学家张希良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教授,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谭显春研究员,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黛青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研究员等参会并作大会发言。

研讨会由张希良教授主持开幕,他表示,距离上次年会已经过去2年多,我们经历了“变”与“不变”,“变”的是绿色低碳转型已经从小众议题变成社会热点,但研讨会的问题导向、强调行动、平等交流和公益奉献等特色始终“不变”。

李高司长、洪建武处长和周大地研究员分别致辞。

李高司长分享了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一系列进展,并指出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双碳”目标离不开相关智库和专家学者的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是我国绿色低碳领域重要的交流平台,期待与会专家深入交流分享绿色低碳研究成果与进展,共同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出谋划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洪建武处长展示了广东省绿色高质量发展工作,表示相信本次会议必将是一场思维的盛宴,与会专家的智慧碰撞将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同时也将为地方的“双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周大地研究员认为本次会议的主题非常有意义,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创新发展要更多自下而上地、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化,部分地区、省市县提前达峰,有助于加快低碳转型,因此本次会议聚焦地方“双碳”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研讨会特邀马爱民副主任做了题为“构建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碳市场体系”的主旨报告,分析了各类碳市场体系的范围和机制区别,全国碳市场建设特点、发展机遇、未来展望,以及国际合作参与等内容。

本次研讨会分为领域热点与政策动向、地方“双碳”战略实施经验、碳达峰碳中和科学决策支撑体系建设、中部地区农业低碳发展与甲烷减排、地方绿色低碳工业转型和大湾区能源系统转型等六个论坛。

闭幕环节,滕飞教授和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创始人、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秘书处负责人胡敏分别进行了总结。

滕飞教授表示,各位专家基于各自不同的领域和专业,不仅对“双碳”目标和低碳转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而且对地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经验进行了分享,实现“双碳”目标就像拼一副复杂的拼图,需要在干中学、聚集大家智慧,才能完成,期待十周年与大家再次相会。胡敏主任回顾了领导专家对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的期许,表示本次会议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包括首次邀请自企业、法律界的专家分享;开设非二减排分论坛等,未来活动将更聚焦、更接地气,坚持问题导向、服务领域以及合作共赢。

本次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秘书处、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办。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能源研究会成立较早、较活跃的委员会之一,汇集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系统工程等领域的专家,聚焦能源分析系统模型、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赢,并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秘书处现设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张希良教授担任主任委员,滕飞教授担任秘书长。绿色低碳智库发展伙伴是该专委会支持的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专业智库交流平台。

获得更多会议详情请点击:【GDTP2023年会】百余专家聚首花都 谋划地方双碳行动再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