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清华大学第十八届“良师益友”评选结果揭晓,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3E研究所)陈文颖老师获此荣誉。

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评选是研究生会于1998年发起的活动,由广大研究生同学投票选出心目中“立德为首,学高为师,教益为友,育人为本”的优秀教师代表。

第十八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为期4个月,历经了预提名、正式提名、复评投票、结果核查等环节,最终39个院系的47位教师当选“良师益友”。

去年,3E研究所张希良老师当选第十七届“良师益友”。


陈文颖:严谨治学,春风化雨

教师简介

陈文颖,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26年。从事能源环境经济模型与减缓气候变化对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及“973”课题等近50项,主持开发的系列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支撑了中国“双碳”目标决策。担任第二到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领衔专家、IPCC第五和第六次评估报告编审、IPCC第五次综合评估报告编审。曾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能源局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现培养博士生7名,多次带领学生赴外交流。指导学生开展国内国际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设计。

1.育人为本

在学生眼里,陈老师一直把教书育人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对组内的学生还是课堂上的学生,陈老师都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同学们传授知识,辅导课业与科研,并为同学们带来生动、内容丰富的课程。

在组内,虽然陈老师事务与会议繁多,但依旧会在百忙之中定期与组内学生进行学业和生活上的讨论。对于学生而言,每次组会都能与陈老师充分讨论及交流科研进展,并分享生活点滴。陈老师与组内每一位同学的讨论短则半个小时,长则一个多小时,陈老师不仅会认真聆听学生们汇报的科研进展,也时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往往能一针见血地点出学生科研中的问题,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陈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课题组严谨的科研作风。无论是即将发表的文章还是在组会上的成果汇报,对于学生展示的结果,陈老师每次都会要求学生展示模型输入的原始数据,并汇报原始数据来源。对于拿不准的结果与结论,陈老师有时还会亲自验算,以确保结果准确。

对于组内学生的培养,陈老师一向秉承着全方面、多角度的培养理念。陈老师会为组内的每一位学生提供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在疫情前,陈老师曾多次带领组内学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让学生们能够紧跟国际科研前沿进展,并与其他国际顶尖科研团队交流。

课程上,陈老师同样尽职尽责,作为《能源规划与系统分析》的任课教师,陈老师每次开课都能吸引到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选课。为了上好这门4学分的能源系统基础课,陈老师不仅自己准备了内容详实的讲义,每年更新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还设计计算题、讨论题等增加同学们互动。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加落地,陈老师还邀请了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座,并安排了不同类型能源模型的培训与应用,让每一位选课的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学习到适合自己科研的内容。上学期开课的时候,为了保证授课效果,脚部有伤的陈老师在可以线上授课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强忍疼痛,步履蹒跚地来到教室授课,站着讲完了3个小时的课程。陈老师用她严谨的科研作风与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学生的科研与生活树立了榜样。

师生共同参加学术研讨会

2.教益为友

陈老师非常乐于与同学们交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每次组会讨论完学术问题后,陈老师都喜欢与大家一起聊聊天,分享下近期的心情与动态。有次组会上,一名同学提到近期自己胃不舒服,陈老师便跟她提起自己曾经在校医院以及北医三院做胃镜的经历,分享了自己总结的就医经验并向同学推荐了医生。陈老师还会与准备出国的同学分享国外的气候、人文环境的经历等等。陈老师在学术上是一名严肃的老师,但在生活中更像是同学“热心的大姐姐”。

3.学高为师

陈老师具有很高的学术素养与学术洞见,在和组内学生讨论课题的时候,时常会一针见血地点出科研上的遗漏与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研究的课题。陈老师在科研方面也一直处在学术的最前沿,在学术上的洞见总是快人一步。很多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科研热点,课题组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从事研究,并建立了深厚的科研基础。陈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与学术洞见一直是同学们学习的目标。

陈老师在会议上发表演讲

4.立德为首

陈老师师德高尚,身体力行地为同学们做出榜样。在科研中,陈老师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始终鞭策着同学们拿出自己最严谨的态度来开展研究工作。在生活中,陈老师简单朴素,时常鼓励同学们勤俭节约,追求精神富足而不是物质享受。在同学们有些懈怠的时候,陈老师的谆谆教诲就会回荡在耳边,鼓励着大家在求学之路上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在最简单的生活中追寻最有意义的事。

陈老师课题组师生合影

素材来源:清华大学小研在线、核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