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沙姆沙伊赫时间11月16日,《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题边会在COP27中国角举行。此次边会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主办。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3E)所长张希良教授,副所长段茂盛研究员应邀参会并进行主旨演讲。


在开幕环节,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傅小锋和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等分别致辞,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处长陈小鸥主持。

在主旨演讲环节,张希良教授介绍了《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减缓卷的部分内容,包括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已取得的成就和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四个重点碳排放部门脱碳的技术路径,并强调了我国经济实现深度脱碳除了要依靠科技进步外,也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以及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段茂盛研究员就碳市场特别评估报告的部分内容作了介绍。段茂盛研究员提到,七个碳交易试点为全国碳市场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其效果进行评估非常重要。根据大规模问卷调查的结果,试点碳市场对重点排放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调研企业均制定了自己的减排目标/战略,大部分企业在其生产决策和产品定价中考虑了碳价影响。该调查也识别了企业采取的主要短期和中长期的减排措施、主要的配额存储策略、未参与配额交易以及未按时履约的主要原因等。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吴绍洪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分别就评估报告中的“气候变化影响、风险与适应”和地方特别评估报告等进行了主旨发言。

张希良教授主持了圆桌讨论环节,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Stavins、徐华清主任、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海洋处处长王文涛等嘉宾围绕碳价政策、国家气候目标的制定和指标分解、科技进步在气候变化中如何发挥作用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由100家单位700余位专家历时4年编写完成,并于2022年9月正式发布。该报告全面、系统地评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相关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研究成果,准确、客观地反映了我国2015年以来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合作与气候治理体系构建提供科学数据支持。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成员深度参与了编写工作,其中陈文颖教授牵头减缓卷的编写,张希良教授、段茂盛研究员、滕飞副教授分别领衔了内部版、碳市场、气候风险三卷特别报告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