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沙姆沙伊赫时间11月8日上午,由国务院参事室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低碳经济转型——创新与行动”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中国角”举行。

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机构的代表和专家,探讨了“双碳”目标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创新与行动,宣传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分享了中国减碳经验,并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合作与交流。会议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主持。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彦通在致辞中指出,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重要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本次边会以低碳经济转型为主题,旨在研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务实行动,交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在主题发言环节,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进行了题为“以健康驱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演讲,建议构建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健康效应平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应急管理部原党委委员郑国光提出,应实现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促进低碳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美国塔夫茨大学气候政策实验室主任凯利·西姆斯·加拉格尔就海外绿色投资进行了演讲。


张希良教授介绍了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所需的技术创新,提出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能效、电气化、CCUS和碳移除技术等的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讲解了中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创新与行动。阿里巴巴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阿里巴巴战略规划总裁陈龙分享了数字平台创新如何促进低碳转型。北京八中学生代表李卓然和张婧菲分别就“低碳世界,我们能做什么”和“源远流长数千载,低碳协同护京城”进行了演讲。

在圆桌讨论环节,国际能源署(IEA)能源供应部负责人克里斯多夫·麦克格莱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英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倡导者西蒙·夏普、陈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深入交流了中国低碳转型能源技术创新和政策干预、气候立法、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低碳经济、科技企业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及挑战,以及青年在气候变化中的角色等议题。张希良教授主持讨论。

近日,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代表团一行六人应邀前往埃及沙姆沙伊赫参加COP27,其中段茂盛教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会。研究所共主办两场边会,代表团成员应邀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国际能源署等单位主办的边会上做专题报告。


(顾阿伦、郭偲悦、马海晶供图)



延伸阅读:

11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开幕。本届会议将在上届会议成果的基础上,就一系列应对气候紧急情况至关重要的问题采取行动,包括紧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复原力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以及兑现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提供资金的承诺,力求推动各国继续团结一致,为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的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