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碳中和研究院与腾讯集团在北京成功举办“碳市场:基于技术解决方案的测量、报告与核证(MRV)”联合创新专项项目启动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金红光院士,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张贤处长,腾讯集团高级顾问、前首席探索官及高级执行副总裁David Wallerstein先生,腾讯集团碳中和高级顾问翟永平博士、吕学都博士,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系主任胥蕊娜教授等领导及专家参会。

会场照片

张希良(左)和胥蕊娜(右)
启动会议由张希良教授和胥蕊娜教授分别主持。来自清华大学、腾讯集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怀柔实验室、南京大学等单位的近50位代表参加会议。
项目整体介绍环节,张希良教授介绍了与会嘉宾,并表示该专项项目是清华大学与腾讯集团在碳中和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和腾讯集团发展优势,聚焦碳中和领域,形成深层次、重持续、求实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关系,加速相关标准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张贤(左)、David Wallerstein(中)、翟永平(右)
会议开始,张贤处长、David Wallerstein先生、翟永平博士分别致辞。张贤处长介绍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背景,强调了MRV体系在推动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David Wallerstein先生介绍了腾讯集团发起该专项项目的背景,强调了CCUS在固碳方面的重要性,并表示目前仍有诸多问题需要顶尖科研团队来解决,并助推相关成果走向产业化。翟永平博士介绍了MRV本义及延展含义,并对该项目表示了期许。
随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达从CCUS和MRV框架及方法学入手,阐述了项目人员构成、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胥蕊娜教授介绍了CCUS和MRV技术路径与项目子课题设计,以及各个环节与技术路径的相关核算边界及关键参数。

金红光(左)和吕学都(右)
在讨论环节,David Wallerstein先生强调了基于科学和技术测量的MRV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建议优先研究具有成本效益的CCUS技术,关注捕集和封存CO2的单位成本,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CCUS技术的发展前景,并确保项目成果具有影响力,推动科学MRV研究在市场中的应用。金红光院士指出,碳捕集与封存已经讨论了二十多年,但仍存在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尤其是在监测环节的技术挑战;该研究项目有重大意义,在执行过程中也应进一步明确项目目标和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其他与会专家也分别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研究团队进行了回应,并就项目的实施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吕学都博士对该环节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要站在全球视角,关注CCUS的能源消耗和泄漏等问题,希望项目组各团队紧密合作,携手取得丰硕成果。
会议第二阶段由胥蕊娜教授主持。腾讯集团战略发展部高级总监、碳寻计划负责人黄新我博士首先介绍了碳寻计划总体设计,并表示该计划首期聚焦 CCUS技术群,以灵活的催化性资金和资源,推动下一代前沿低碳技术在2030年走向规模化应用。各项目团队围绕六个子课题的研究计划进行了讲解,并回答了专家提问。
最后,张希良教授总结表示,希望通过各团队的协同配合,能够将CCUS与强制碳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紧密结合,实现科学、技术、政策的有效整合。翟永平博士希望相关项目能聚焦实践、放眼全球,最终推动成果落地,实现社会效益。
该联合创新专项由腾讯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旨在探讨针对CCUS技术的MRV体系,以支持CCUS技术发展、支撑CCUS参与碳交易体系。该专项设立指导委员会,由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院士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先生担任联合组长。指导委员会成员还包括腾讯集团高级顾问、前首席探索官及高级执行副总裁David Wallerstein先生,腾讯集团碳中和高级顾问翟永平博士、吕学都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金红光院士、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张昕总经济师、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系主任胥蕊娜教授。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