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和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联合举办“重新评估新能源资产 支持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修法闭门研讨会。本次会议聚集了来自政府、高校、金融机构、能源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的领导、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面市场化后项目资产的评估方法以及优化可再生能源投融资环境的政策机制。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主任张希良教授开场讲话,介绍了《可再生能源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的进展情况及一下步安排,并指出金融机制对于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至关重要,本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从金融机构视角出发,探讨未来制度设计如何保证中国可再生能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长聘副教授、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副主任张达汇报了专家建议稿法条整体修改情况以及未来差价合约制度下新能源资产收益率和差价结算资金的模型研究初步结果。
专家发言环节,工商银行总行公司金融业务部首席客户经理安辉、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础设施基金投资管理团队副总监吴抒、易方达基金研究部资深研究员陈思源、三峡集团电力市场研究中心副处长张俏影、北京大学工学院副研究员王剑晓、北京怀柔实验室智慧能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许庆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何则等专家,从银行信贷政策、基金投资决策考量、新能源电价和发电小时数、碳市场和绿证市场、辅助服务和容量成本,技术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全面市场化后新能源资产的合理评估和相关制度创新提供了思路。
三峡集团国际清洁能源研究室主任、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副主任黄俊灵和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气候金融主任张铮做会议总结,强调系统性和全局性地考虑政策调整非常重要,期待此次修法可以成功支撑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化转型,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碳中和实践提供有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