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相关决定要求,近日,我国政府如期向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四次两年更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国家自主贡献进展,减缓政策行动及其减排效果,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需求及获得的支持等信息,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对气候变化基本信息。两份报告全面反映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行动及其进展和成效,展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积极贡献。
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团队开展了上述两份国家履约报告中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以及废弃矿井甲烷排放、减缓政策行动和澳门章节等部分的研究编制工作。
研究所佟庆老师牵头,周胜、顾阿伦、鲁传一、赵秀生、彭杵真等师生参与,开展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编制工作。研究所团队与合作单位(详见下图)按照联合国相关要求,全面遵循《200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首次报告了2020年~2021年我国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温室气体清单,并对国家自主贡献基年(2005年)及历次履约中已提交过的其他年份清单结果进行了回算。
研究所滕飞老师牵头承担了减缓气候变化政策行动的量化评估工作,并支持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废弃矿井甲烷排放清单编制,毛春柳、刘强、谢俊、邓旭、贺一、王泽雨、王博文等师生参加相关工作。
研究所刘滨、顾阿伦、周剑、王宇、郭偲悦、周玲玲和孟祥宇等老师根据澳门相关研究和实际情况牵头编写了澳门章节,用于澳门完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履约,并支持其相关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研究所团队将按照国际履约要求,配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做好接受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国际审评及多边审议的相关准备工作,开展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等领域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常态化工作机制研究,继续做好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一步研究支撑澳门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持续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