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日韩碳定价机制研讨会顺利召开
10月31日,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关(IGES)、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3E研究所)、韩国温室气体清单与研究中心(GIR)在日本东京成功举办第九届中日韩碳定价机制研讨会。会议指导单位为中国生态环境部、日本环境省和韩国环境部。
中日韩碳市场主管部门官员和领域内专家学者40余人参会,共同围绕净零政策与碳定价机制最新进展、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下国际碳市场与国内自愿减排机制发展、碳市场运行成效与私营部门参与及展望等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日本环境省环境政策局长Hata Yasuyuki和IGES执行总裁Ono Hiroshi出席研讨会并致欢迎辞。
议题一:净零政策与碳定价机制最新进展
日本环境省市场机制办公室主任Shimizu Nobuhiko、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教授Yoo Seung-jick和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刘峰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
刘峰介绍了中国全国碳市场发展影响、建设进展、发展成效和未来展望。他表示,中国全国碳市场兼具灵活性和适用性,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未来将持续完善强制碳市场制度设计、推动自愿碳市场建设并不断深化碳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Shimizu Nobuhiko介绍了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政策措施,分享了绿色转型法(GX)、GX-ETS和碳信用市场进展。Yoo Seung-jick就韩国NDC目标、韩国碳市场(K-ETS)建设运行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IGES气候与能源部门研究主管Jin Zhen主持了该议题讨论环节。3E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剑、GIR主席Jeong Eun-hae和3位主旨发言嘉宾就GX-ETS机制设计、碳价波动、间接排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刘峰发言和讨论环节
议题二:NDC目标下国际碳市场与国内自愿减排机制发展
IGES气候与能源部门经理Nakamura Hayato、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碳中和办公室经理Lee Si-hyung和3E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翁玉艳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
翁玉艳分享了关于中国2035年能源相关碳排放路径的研究成果,并分别从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角度分析了其对实现我国NDC目标的作用,并阐述了基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碳市场构想,最后对国际碳市场面临的挑战、可能解决方案及中日韩合作等进行展望。Nakamura Hayato介绍了日本“巴黎协定第6条实施伙伴关系”(A6IP)的提出过程、管理结构、合作活动和未来计划。Lee Si-hyung分享了韩国商会碳抵销标准的内涵、核证步骤、相关案例和下一步规划。
周剑主持了该议题的讨论环节。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可持续发展部门主任Hashimoto Satoshi、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碳市场主任刘洪铭围绕主旨发言内容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见解,并和3位主旨发言嘉宾深入交流讨论了中国自愿碳市场重启、《巴黎协定》第6条谈判、碳信用标准协调等问题。
翁玉艳发言和讨论环节
议题三:碳市场运行成效与私营部门参与及展望
东京证券交易所碳信用市场办公室负责人Matsuo Takumi、GIR研究员Park Yong-cheol和3E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宇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
王宇回顾了中国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运行成效,分析了私营部门参与表现,指出了全国碳市场完善的方向,并从碳市场与其他政策协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影响与应对等方面进行了分享。Matsuo Takumi介绍了日本碳信用市场的建设过程、市场结构、交易表现和市场参与等内容。Park Yong-cheol分享了韩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法、交易表现、韩国NDC与K-ETS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Jeong Eun-hae主持了该议题讨论环节。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Arimura Toshihide、3E研究所副研究员顾阿伦和3位主旨发言嘉宾就碳市场运行、企业参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问题分享了见解。
王宇发言和讨论环节
总结环节,3E研究所副所长刘滨、日本环境省Shimizu Nobuhiko和GIR主任Choi Hyung-wook均表示此次论坛报告内容丰富、讨论深入热烈、成效丰硕显著,一年来中日韩三方市场都取得积极进展,期待通过研讨会形式持续交流,在数据质量、碳信用、可靠性等方面互学互鉴。
刘滨表示,明年是中日韩碳定价机制研讨会十周年,期待三国保持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数据质量和可靠性,完善各国政策,凝聚共识,使三国碳市场在东北亚和全球范围能发挥更大作用。也欢迎并期待明年在中国与大家见面。
刘滨发言和总结环节
此外,3E研究所陈文颖、周胜、佟庆、周丽、张枢、周玲玲等多位成员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碳定价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促进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市场机制,并已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实施。为促进碳定价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与分享,加强碳定价领域合作,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每年由三国轮流举办“中日韩碳定价机制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