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委托拍卖(Consignment Auction)?在中国碳市场中实施委托拍卖,效果会如何?

近日,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段茂盛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委托拍卖兼具免费分配和拍卖的大部分优点,特别适用于碳市场建立初期。相关论文以“Consignment auctions of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An agent-based approach based on China’s practice”(《基于多主体模型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委托拍卖研究》)为题发表于Energy Economics,段茂盛为通讯作者,博士生王白雪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资金的支持。

配额分配方法是碳市场的关键设计要素之一,主要有免费分配和拍卖两种。研究人员表示,与免费分配相比,采用拍卖的方式进行配额分配,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也会面临一些困难或者障碍。委托拍卖是一种居于两者之间的配额分配方式,兼具两者的优点,因此受到关注。

具体而言,免费分配不增加企业负担,从而施行阻力较小,被广泛应用于碳市场的初建阶段,但存在公平性差、降低市场流动性、无法有效传递价格信号等缺点。拍卖具有诸多好处,如实施简单、提高政府收入、可以有效发现价格和活跃二级市场,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增加企业履约成本、将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等。

近年来,随着美国加州碳市场的成功运行,一种名为委托拍卖的碳配额分配制度进入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的视野。

委托拍卖是一种结合了免费分配和拍卖的分配方式:首先,政府向企业发放免费配额,并要求企业上缴全部配额;然后,政府把这些配额进行拍卖;最后,政府将拍卖收入按比例返还给相关企业。

虽然,委托拍卖在加州碳市场实践中获得成功,但由于缺乏和拍卖方法的实际对比等,有很多重要问题仍然需要回答,例如,委托拍卖是不是最好的配额分配方式?拍卖是否比它更好?不同阶段是否存在不同配额分配方式的选择?中国碳市场是否可以采用委托拍卖?

为探索以上问题,文章建立了考虑碳市场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商品市场以及企业学习行为的基于多主体模型的碳市场仿真模型,从委托拍卖机制出发,运用中国的实际数据定量分析其对碳市场效果的影响。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碳市场委托拍卖流程框架图

文章主要结论如下:与免费分配相比,委托拍卖可以在不显著增加企业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碳市场更高且稳定的碳价,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并通过碳成本激励企业技术进步;与拍卖相比,委托拍卖减小了碳市场实施对商品市场带来的波动,维护了商品市场的平稳运行,完成了碳市场中配额拍卖政策从无到有的平稳实施。

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委托拍卖特别适用于碳市场建立初期,但拍卖对长期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也是碳市场成熟后分配方式的最佳选择。

中国全国碳市场目前的配额分配方式为免费分配。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有必要向市场发出更强烈的碳价格信号,并逐步引入有偿拍卖。作为过渡,中国可以适时尝试委托拍卖这种创新的分配机制。

研究人员强调,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碳市场在法律基础、政策目标和支持体系等方面与加州碳市场存在较大区别,委托拍卖的具体实施方式应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neco.2022.106187


论文全文可通过如下链接于2022年9月8日前免费获取: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fRuLW3fcsR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