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七届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届年会以 “加速低碳转型·赋能美丽中国”为主题,分享了中国低碳转型路径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低碳转型如何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为国内外能源模型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学术成果的开放舞台。年会共设置一个主论坛和八个平行分论坛,吸引500余位专家学者、高校学生等观众参会。
薛 澜(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EMF项目主任)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教授)
秦 虎(EDF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年会主论坛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CEMF副主任陈玲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秀莲共同主持。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EMF项目主任薛澜在致辞中提出,加速低碳转型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需要协调各相关利益主体寻找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教授贺克斌表示,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危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探索可协同增效的应对之策。
EDF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要求,有序、有效地推进气候行动有利于获得经济、社会、环境和气候等多重效应。
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认为,高质量发展的零碳动能面临的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选择、能源供给保障、财政和市场激励机制等。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政策和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加强政策实施和市场引导力度,提高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推动零碳动能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在建模工作中,不确定性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现阶段,建模应关注并解决模型如何运行,以及如何更好地为低碳转型目标服务等问题。他建议,要充分考虑低碳零碳技术的巨大经济潜力,以及优先分析电力系统如何提前实现零碳化等重要系统优化问题。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治理与碳金融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希良教授在会上分享了他对经济系统建模、能源系统建模、人类系统和地球系统耦合建模、大气化学模式与经济系统和地球模式连接等前沿科学问题的思考。他指出,这些科学问题对优化碳中和转型路径十分重要,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关注这些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苏斌分享了新加坡光伏使用和东盟区域电网中涉及的问题,并指出,新加坡光伏使用中面临的问题涉及成本、使用面积、价格等因素,而在东盟区域电网中,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源占比和目标承诺,以及如何更好地在不确定性下进行能源分析。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鲁玺教授表示,中国能源转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他指出在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还需要应对诸多挑战,如技术、政策和市场等问题。
本届年会主论坛上,EDF能源与自然项目主任高霁分享并介绍了《2035美丽中国系列报告之——加速低碳转型,赋能2035美丽中国》报告的主要研究成果。报告指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应聚焦生态环境领域,重点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与健康、生态保护与修复三个重要维度,系统、全面地推进与落实工作,有效引导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并贡献于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SDG)的推进和中国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的实现。同时,报告还分享了来自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和生态系统等不同领域协同降碳、减污、扩绿的研究进展和实践案例。报告基于减排路径和案例分析,从内涵理念、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试点示范等角度提出促进部门低碳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的对策建议,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原部长李善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对外合作交流部主任张志强,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并对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认为该报告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和指引,对于实现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点评专家也希望各利益相关方及专家学者能够进一步加强协同工作,在模型开发和应用方面深入探讨和研究相关问题。
本届年会主论坛上还宣布启动了中国能源模型论坛青年学者论坛,为能源环境经济领域热爱模型的优秀青年学者搭建起学术交流的平台,旨在为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经济领域培养和储备一支优秀的青年模型工作团队。该启动仪式由EDF能源与自然副主任裘盈主持,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关大博介绍了青年学者论坛的成立宗旨、具体规定和主要活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主任王小玲,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滕飞教授分别介绍了《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文及英文版期刊,以及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筹备的《能源与气候管理(英文)》期刊。这些期刊将为国内外专业研究团队和决策者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向全球展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见解。
本届年会还设置了平行分论坛,就“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理论与应用进展”“气候风险下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碳中和经济影响前沿进展”“地方碳中和碳达峰路径研究”“能源技术创新与国际比较”“双碳背景下的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碳中和背景下的韧性与可持续供应链”“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八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消息来源:EDF
《能源与气候管理(英文)》
Energy and Climate Management
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议的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致力于提供前沿成果发布与交流的国际化平台,促进政策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的对话,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加速能源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期刊欢迎相关领域特别是政策、经济、管理和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此发表成果。